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49篇
  免费   1290篇
  国内免费   723篇
耳鼻咽喉   250篇
儿科学   255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959篇
口腔科学   321篇
临床医学   3295篇
内科学   1660篇
皮肤病学   167篇
神经病学   736篇
特种医学   8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1536篇
综合类   6774篇
预防医学   2580篇
眼科学   173篇
药学   2571篇
  20篇
中国医学   2728篇
肿瘤学   650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641篇
  2018年   580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455篇
  2015年   527篇
  2014年   1211篇
  2013年   1241篇
  2012年   1238篇
  2011年   1409篇
  2010年   1340篇
  2009年   1210篇
  2008年   1161篇
  2007年   1157篇
  2006年   1137篇
  2005年   1145篇
  2004年   1029篇
  2003年   945篇
  2002年   798篇
  2001年   796篇
  2000年   643篇
  1999年   632篇
  1998年   468篇
  1997年   400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392篇
  1994年   335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155篇
  1987年   145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136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0篇
  1962年   24篇
  1961年   19篇
  1960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圣济总录·眼目门》中肝虚证的症状、病机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圣济总录·眼目门》中肝虚证方剂,对相应的症状、病机进行统计,对使用药物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肝虚证症状共34种,最常见的症状为目昏暗,其次是目不明,其他眼科疾病以外的症状有胁痛、筋脉拘急等。病机证型主要为肝气不足、肝虚、肝血虚、肝虚寒,用药以补虚药最多,补虚药中以补气药为主,其次为解表类风药及清热泻火类药物。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味药物是防风、细辛、车前子、茯苓、熟地黄。结论:《圣济总录·眼目门》肝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目昏暗、目不明,用药特色为补虚药兼风药及清热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在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派丽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根管治疗,对照组加用碘酚,观察组加用派丽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术后1年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观察组不良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1年后治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派力奥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高,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3.
以美国通用公司的Infinia Hawkeye为例,介绍了SPECT/CT的能峰、均匀性测试和校正,以及旋转中心测试和校正等日常质量控制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SPECT/CT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故障现象和分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纹理分析在术前预测直肠癌患者P53表达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DCE-MRI扫描且有P5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原发直肠癌患者91例(P53高表达组50例、低表达组41例).由GenIQ后处理软件获取Ktrans、Kep、Ve后处理图像并导入ITK-SNAP软件,由两位观察者分别使用AK软件提取12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纹理参数,应用ROC曲线分析纹理参数的鉴别效能,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联合纹理特征参数进行效能分析,通过Delong检验比较各单一参数模型及联合模型与各单一参数模型AUC间的差异.结果P53高表达组纹理参数Cluster ProminenceKtrans(23.00±50.84)×106、CorrelationKtrans(1.49±1.42)×10-2、InertiaKep(13.52±22.31)×104值均大于低表达组Cluster ProminenceKtrans(4.89±5.92)×106、CorrelationKtrans(0.16±0.17)×10-2、InertiaKep(50.52±61.27)×1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值分别为0.712、0.838、0.638.P53两组间有差异的纹理参数联合诊断效能更高,AUC为0.914,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5%.经Delong检验,P53两组间有组间差异纹理参数联合模型的AUC大于单一参数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纹理特征参数Cluster Prominence、Correlation、Inertia能有效预测直肠癌P53表达状态,纹理分析特征参数的联合分析可获得更高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对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患者头痛天数及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头痛程度将90例MO受试者区层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Ⅰ组施以“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外关和足临泣),治疗Ⅱ组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外关和足临泣),对照组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刺非经非穴点,每次留针30分钟,5次/周,共治疗20次。于治疗前、治疗结束4周后的随访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头痛天数的变化情况以判定疗效,并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的肘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各组治疗前患者的头痛天数无显著差异( > 0.05),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的头痛天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 0.05);治疗Ⅰ组头痛天数的降低显著优于治疗Ⅱ组和对照组( < 0.001),治疗Ⅱ组头痛天数的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 < 0.05);②3组治疗前CGRP的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CGRP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 0.001),对照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CGRP的表达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 > 0.05);治疗Ⅰ组CGRP治疗结束4周随访的表达较治疗Ⅱ组和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 0.01),治疗Ⅱ组CGRP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 0.01)。结论 ①八脉交会穴施以“龙虎交战”针法针刺能明显改善MO患者的头痛天数,同时降低MO患者血清CGRP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MO的机制之一;②非经非穴点的针刺效应无持续性,而八脉交会穴的针刺效应具有持续性;③八脉交会穴可以充分发挥复式针刺手法的治疗效应,提示我们在临床上治疗疾病时不仅要注意腧穴配伍,恰当的针刺手法更是提高临床疗效、事半功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发现有抗菌活性或是增效活性的银杏酸C17:1衍生物。方法 以银杏酸C17:1为底物,利用一些基团取代苯环上的羧基从而获得银杏酸C17:1衍生物,棋盘法设计试验,测定银杏酸C17:1及其衍生物联合抗生素的增效作用,通过测定Zeta电位、ROS、NPN吸收来探究增效机制。结果 银杏酸C17:1衍生物Ⅱ与达托霉素联合抗粪肠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s)为0.125~0.25,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不仅能产生较高的活性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结论 银杏酸衍生物Ⅱ对达托霉素体外抗耐药株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可能和ROS的激增以及膜通透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治疗中机械振动排痰的辅助作用。方法:随机将124例肺炎患儿分为机械组和传统组,每组62例,机械组行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传统组行传统手动辅助排痰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辅助治疗后,机械组有效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临床症状包括咳嗽、肺部啰音等消失时间,机械组耗时均较少,且机械组住院时间较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采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方法,对帮助患儿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B超在白内障患者术前眼底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170眼)白内障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前均接受常规检眼镜、眼部B超、OCT眼底检查,对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经常规检眼镜检查,检出眼底病57眼,阳性率为33.53%;经眼部B超检查,检出眼底病27眼,阳性率为32.35%;经OCT眼底检查,检出眼底病42眼,阳性率为24.71%;经OCT联合眼部B超检查,检出眼底病52眼,阳性率为30.58%。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术前眼底检查中,OCT对黄斑区病变的检查敏感度相对较高,但在晶状体严重混浊时难以获得眼底黄斑区视网膜结构,但眼部B超可以弥补OCT检查中的不足和盲区。因此,可采用OCT联合眼部B超的方式可提高眼底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有效预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